“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诞生于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不仅仅是沂蒙山区的精神,而且已经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一种忠诚、英武、大义的民族精神。在兰陵县金岭镇压油沟村,身着八路军服装的村民们也当起了群众演员,为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们还原出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区场景。
4月2日,“2017山东好时节沂蒙赏花之旅启动仪式暨第五届菜博会旅游推介会”在兰陵召开,压油沟村作为全国第一批旅游扶贫试点村,成为推介会当天的亮点。
“沂蒙老区如何在旅游领域精准发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结合绿色农业、种植业,立足县情,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我们打出了一套‘对症下药’的扶贫‘组合拳’,摸索出了‘红+绿’的经典模式,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帮助全县3.3万人民精准脱贫。”兰陵县旅游局局长沈秀峰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兰陵通过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已经形成了压油沟村的“样本”,未来这一模式还将通过“美丽乡村”“乡村记忆”等多个项目借势发力。
做活乡村游
破旧危房“变身”美丽农家乐,除了提供吃住,还能让游客体验耕作的乐趣;因病、因残留在村里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摆上小摊位,钱袋子也鼓了;曾经人烟稀少的贫困村,现在吸引了大量游客涌入……阳春三月,压油沟村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新村图景,更带有着浓烈的沂蒙老区特色。
“大家注意到,越是贫困的地区,山水景观越有特色,保护得越好。保护性开发,它们最有条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两会期间谈及旅游扶贫时说,旅游行业承担着全国17%的扶贫任务。
兰陵作为具有“先天劣势”的县域,如何结合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如何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让百姓摘掉“穷帽子”?面对多方需求,山东开元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冯志刚接下了这个“旅游+扶贫”的重担。
“最初来考察压油沟村,我们很震惊也很欣慰的是,村子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古村落的面貌保存非常好,这也为我们后期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基础。”冯志刚表示,一期项目投资1.6亿元,依托湖泊、山地、人文、村落等四大旅游体系,串起了比较完整的旅游生态圈,游客们到这里基本上能解决一站式的旅游需求。
“山东是经济大省,加上临沂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带动,村民们都有了致富的想法,运用旅游这个最好、最接地气的方法,压油沟村焕发了新生机。”沈秀峰表示,兰陵能够顺利完成旅游扶贫的任务,得益于它的“先天劣势”,山地交通条件不便曾阻碍经济建设,但客观上也保护了一批自然山水景观。沈秀峰欣喜地看到,如今出游者希望返璞归真,要回归森林、体验自然,追求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压油沟村的洁净空气、古村落景观满足了游客对自然生态的需求,也可以感受到沂蒙老区的红色文化,这与城市文化是互补的。
“创A级景区、打造品牌效应,是旅游扶贫、改善群众生活的好办法、好抓手。”冯志刚表示,结合压油沟村的开发模式,把公路通到了百姓家门口,广播电视、联通网络、人畜饮水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等一应俱全,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未来压油沟村还将打造户外露营、乡村原生态住宿等多个项目,独特的资源为压油沟村打造了一张最特别的名片。
“五色”结合谋全域发展
“兰陵发展旅游业,需要临沂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共同助力。之前游客出门是看景点,现在是看全域,要近距离体验整体环境。”临沂国旅董事长杨兆坤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域旅游”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今天,建设单个景点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兰陵需要把“红色”与“绿色”两个主题结合,共同打包推广。
4月正值花开时节,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万亩油菜花海中,一辆载着百名游客的“春天小火车”鸣响了汽笛。在等待乘坐小火车的入口处,6排队伍挤满了准备乘坐的游客。据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官方统计,仅3日当天就迎来了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游客。
“做旅游开发不能是单一进行,而应从整个区域来规划。目前临沂市通过‘五色教育’开发了沂蒙行研学旅游活动,融合红色革命教育、蓝色海洋教育、金色农业教育、绿色生态教育和多彩人文教育于其中。”临沂市旅发委调研员王建华在推介会上表示,“沂蒙好时节”旅游产品已经形成了四季分明的不同主题,对于兰陵来讲,也可以一起“搭车”共同做好全域旅游工作。
“在农业观光园里,我们自己产的草莓可以卖到10元钱一盒,多种水果拼盘可以卖到15元一盒。如果游客们自己采摘,还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中售卖水果的商户王翠香表示,以前主要靠种粮、种地维持生计,现在因为有了景区,受聘到这里后,每年自己种植的各类水果能卖出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直接增加了收入。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精准扶贫”成为焦点词汇。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多部门负责人相继表示,扶贫要向基层和困难地方倾斜,找准地方“穴位”,变“输血”为“造血”。
“旅游开发最终诉求在‘脱贫’,在贫困地推进旅游业,一定要和居民增收、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且要和一大片地区的脱贫结合起来,决不能景区人来人往,贫困地区群众却看不到致富希望。我们要按照需求提供相应产品,有规划才能有盈利。”冯志刚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景区建设要做好特色挖掘,不能一味修建大型旅馆,要让游客不仅记住景点,还要记住村庄。另外在旅游开发中,应当与政府一起引进旅游开发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