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强化政府引导、规划引领,突出市场主导、多元投入,激发了旅游业发展活力。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高标准编制《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山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十字河谷地度假区、城河湿地生态区、崮乡绿道休闲区”三大片区、“两山、两镇、一区、一园、一湿地”七大重点项目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招引青岛欧亚集团、青岛新空间、山东银光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投身山亭旅游业发展。翼云石头部落旅游度假区已建成翼云石头部落、柜族部落等项目,成为山亭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示范。投资1.5亿元重点打造的抱犊崮—熊耳山景区,规划建设树冠漫步、抱犊之窗、抱犊仙境等项目,全力争创5A级景区,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和全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范围。
二、坚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文旅互融、农旅互动、工旅互通”,拉长产业链条。一是深入推进文旅互融。打造了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翼云石头部落、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月亮湾湿地、青龙山古陶博物馆等景区和洪门葡萄村、湖沟乡村公园等旅游项目,豆制品文化展览馆、湿地生态博物馆和汉诺故事馆建成开放。二是创新推进农旅互动。坚持“农旅一体化”发展,依托48万亩特色林果资源优势,推进水泉黄桃观光休闲农业、徐庄茂坤生态农业、北庄洪门葡萄等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全区已发展各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3个、省级开心农场13个、省级精品采摘园11个,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增收致富田园。三是搭建工旅互通平台。坚持“厂区就是景区,产品就是旅游商品”的理念,重点打造汉诺庄园、润品源、城头豆制品基地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开发了汉诺葡萄酒、润品源果汁果脯和豆制品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近百种,使工厂成为旅游景点、城镇成为旅游集散地,通过旅游穿线连珠,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三、创新模式、共建共享,助推旅游扶贫精准发力。推进旅游扶贫,聚焦对象精准、目标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培训精准“六个精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群众、支部、企业、产业“一业多赢”。一是发挥第一书记帮扶作用。从2012年开始,省旅发委先后选派4批20位“第一书记”帮扶徐庄镇、北庄镇10个村,共计拨付各类扶持资金1900余万元。通过第一书记牵线搭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专家学者先后7次到村举办旅游夜校培训班,指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物质、精神“双扶贫”。累计培训1100人次,有6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二是创新旅游扶贫模式。依托景区景点,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确立了“整村搬迁型”“扶贫资金折股型”“公司带动型”“合作社引领型”等旅游扶贫模式。“整村搬迁型”以兴隆庄村为代表,通过整体搬迁建设翼云石头部落,102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扶贫资金折股型”以石嘴子村为代表,依托柜族部落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公司带动型”以葫芦套村为代表,引进上海极亚旅游公司投资2000万元,打造乡村休闲旅游,贫困户以闲置土地和房屋入股,带动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引领型”以双山涧村、湖沟村为代表,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利用民宅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吸纳17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湖沟旅游合作社入选国家“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带动。发挥区级扶贫奖补资金作用,对发展“山亭人家”农家乐、开心农场、旅游商品店的贫困户,予以政策扶持。目前,全区发展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9家;42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占全市的61%;14个村被列入省级旅游扶贫村,占全市50%。(枣庄市旅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