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同看3D-IMAX电影一样,整个工程形象逼真地展示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体验者可以在虚拟的建筑工程中随意“进出”、“攀爬”,逼真地感受日夜交替下的工程风景,还能清晰明了地查看工程结构的每一个部件、得到详细的参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当BIM(建筑信息模型)遇上全息影像,这一“真实的”虚拟世界便被搬进了工地。近日,我市首个智能体验中心在国信·海天中心工地建成并正式运行。依托“智能化+互联网”管理系统,该项目打造智慧云建造平台,将逐步实现“智能施工”。
“天眼”扫描实施远程调度
“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刷卡进入施工现场! ”当记者准备进入项目施工现场,却被施工区安装的门禁装置挡在了入口处。 “凡是进出工地的人员都要刷卡出入。 ”国信集团海天中心项目工程师宗英杰介绍,此项举措实现了员工、车辆进出工地现场前后的实时监控,还能准确地统计考勤数据。 “这张卡就相当于工人在工地的‘身份证’,内含工人的工种、工号、照片等信息,工人每天需打卡上班,在工地的任何消费也可以用卡结算。 ”
走进海天中心项目的建设工地,随处可见被工人们戏称为“天眼”的高清摄像头。办公区域内,电子监控显示屏上正实时显示着“天眼”捕捉到的数据:进出大门的所有人员、车辆,物料的封闭堆放,各类岗位人员安全施工状况,现场PM2.5浓度,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风向……通过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工程的进展,实施远程指挥调度,开展安全防范协作。
全息影像模拟施工过程
在工地一角,有一座玻璃房特别引人注目,这便是海天中心智能体验中心。走进体验中心,迎面“吹”来满满的“科技风”,蓝色与黑色搭配,极具时尚感,整体设计仿佛置身于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场地。占据房间主体的是两台呈倒梯形的全息影像展示柜,四面巨大的玻璃屏幕上,投射出海天中心的整个建造场景,体验者可以360度观看,并点击电脑触摸显示屏切换每个施工建造场景,随着场景切换,不同建筑部位的建设要点也随之显现。
“BIM技术本身就能让建筑施工更加精准和高效,全息影像技术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中建八局海天中心项目科技主管王贤向记者解释,以前给工人进行样板交底和展示时,只能用图纸或现场演示的方式,经常需要重复讲解,浪费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BIM和全息影像,施工人员就能“走进”建筑里,仔细查看每条管线的具体位置、长短信息;施工过程中,工人们也不再需要图纸,而是“边看电影边盖楼”,哪里砌砖、哪里刷漆一目了然,对关键工序和重要节点可提前模拟预控,遇到不清楚的问题,随时点开看看,就能答疑解惑。
全面监管工地尽在“掌握”
在智能体验中心,体验者还能操作海天中心智能建造云平台。该平台由六大板块、39子项组成,涵盖工程施工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作业人员管理、数据监测等,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人员等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整合与集成。管理平台还可与智能手机、iPad终端相连,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工地情况。记者进场时看到的工人打卡上班、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覆盖,都是该平台的板块之一。
随手点开屏幕上的“施工监测系统”,模架、基坑、混凝土……施工中用到的每一种建材都能被实时监测。 “比如像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我们就采集了一些试块,然后拿到养护室监测。 ”王贤指着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说,“试块上还贴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知道是哪个厂家生产的,一旦有问题可以快速排查追踪,锁定原因。 ”王贤说,“环境监测系统”可以随时监控PM2.5数值,一旦浓度超过预定值,塔吊长臂和楼体脚手架就会自动喷洒水雾,把扬尘污染降下来。
建筑戴上“蓝围脖”实时防护
在施工安全方面,项目更是下了大力气。 “我们的塔吊都装有‘大脑’,能通过准确计算、判断塔吊运行情况,在两个吊臂达到安全警戒距离时,机器会自动报警,并切断电路防止塔吊碰撞事故发生。 ”国信集团海天中心项目副经理王希浩说,工作人员会定期检查塔吊等大型设备,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小助手在帮助工作人员监督设备运行,这便是“施工用电管理系统”。“根据测算,大部分的大型设备事故都与用电有直接关系,人工检查毕竟检查不了那么细,用上这个系统之后,一旦设备电压电流异常,发现有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就会发出警报进行提示。 ”
海天中心T2塔楼高369米,是山东省在建第一高楼,其他两座塔楼也都在200米以上。要在高楼上作业,施工中的防护工作相当关键。记者看到,每一座塔楼都戴上了“蓝围脖”,随着建筑高度升高,“围脖”也不断升高。 “这是我们设置的防护层,在防护层上我们布设了感应装置,一旦哪个区域发生问题,系统会亮起红灯。”王希浩说,过去施工基本靠吼,即便有对讲机,也不能传达给每个人。而智能化的运用,可以让信息即时传达,快速处理。 “现在都有手机,我们可以发动大家排查施工隐患上传,汇总大数据,为控制事故率提供参考。 ”
相关新闻
“新海天”打造超高端城市综合体
海天中心项目由国信集团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由六层地下室、四层裙房和三栋超高层塔楼组成,是一座集超五星级酒店、5A甲级写字楼、精品商务办公、商业中心、高端海景公寓、城市观光、艺术中心、博物馆七大业态于一体的超高端城市综合体。该项目按照“国际标准、国内一流,沿海领先”的项目定位,致力于打造“绿色海天、科技海天、人文海天、智能海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半岛都市经济、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目前,海天中心项目T2塔楼施工至36层,T1塔楼完成19层,T3塔楼完成32层,计划2020年竣工。
智能化监管将在全市建筑工地普及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通过创新“视频监控+工地监管”新模式,我市在建筑工地、拆除工地、市政工地施工现场监管中借力 “互联网+”,充分运用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有效手段,打造立体式、全覆盖的智能化工地监管网络,全市建设工地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实现了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市内三区已有160个建筑工地、6个拆除工地纳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40余个项目安装并运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市建管局在行业监管中运用“互联网+”理念,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筑领域率先推出“建管通”手机APP,全面开启建筑工地监管“电子眼”。下一步,“建管通” APP“企业端”项目信息功能试点成熟后,将在市内三区20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