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降水较少,多个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减少,甚至干枯,影响了城乡居民用水。3月22日,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农村村民用水,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80万人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同时,我市实施7个单元引黄引江配套工程建设,保证城区居民用水安全。
村里集中供水
24小时都不停
3月22日上午,诸城市枳沟镇乔庄村村民邬学义在家烧开水后,泡上一壶茶,感受着春天的惬意。原来,自从村里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后,他家24小时有自来水,非常方便。
“以前我们村实行统一供水,就是村里有一口井,井水抽上来后供到各家各户。而且那时是定时供水,如果错过了接水时间,就意味着没水用。”邬学义说,那时的井水没有经过处理,口感发涩,烧开后水垢非常多;多亏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如今他们喝上了自来水,水质、口感都比以前好多了。
据悉,我市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3年底竣工,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目标。整个工程建设千吨万人以上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680万。
建设调水工程
保证居民饮水
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两大水库作为我市重要的水源地,承担着供水重担,但蓄水大量减少,城区供水吃紧。为保障这两座水库向供水区提供充足水源,我市实施了引黄入峡和引黄入白工程。引黄入白工程,总投资2.035亿元,2014年12月8日开始施工,2015年7月13日开机供水,次日黄河水输送到白浪河水库。正式通水启用后,从根本上解决了白浪河水库供水区水源不足问题,既能满足西部城区、坊子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又能满足沿线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7个单元引黄引江配套工程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城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和引黄入白、引黄入峡工程,寿光、昌邑、滨海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以及青州黑虎山水库向新城区供水、诸城引墙入吴、高密引黄入高、昌乐引黄入昌、临朐调汶河水入沂山水厂等一批应急调水工程相继建成,为抗旱奠定了工程基础。抗旱以来,累计实现跨流域调水3.7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黄河水、长江水2.7亿立方米,有效保证了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兴建水利工程
保证农业生产
近年来,包括我市在内的胶东半岛多个城市,都面临着用水紧张局面,纷纷采取调引客水解决旱情。我市也遇到了最严重的持续干旱,面对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仍能良性运行,为项目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确保了大旱之年无大灾,对我市粮食稳产增产起到重要作用。
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临朐、昌乐、寒亭、坊子10个小农水重点县完成投资13.4亿元,通过资金整合、连片推进,共新建维修泵站198处,新建维修机井11484口,衬砌渠道142.38公里,发展管道灌溉65333.3公顷,发展微喷灌8666.7公顷,新建维修塘坝66座。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新增灌溉面积33333.3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2666.7公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4000公顷,年新增节水能力1.5亿立方米。这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我市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