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五一”期间,大幅度的促销活动使得消费品市场异常火爆,不少人当起了“血拼族”。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1家大型商场、超市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
假期里,记者在市区多家大型商超看到,各商家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消费品市场高潮迭起。各大商贸企业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网络优势,筹办主题活动。威海百货大楼接连推出“夜惠盛宴”“五一嘉年华”活动,家家悦集团上演“5.1欢乐购”,乐天百货启动“五动假日、惠满全球”活动……这些活动,均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受气温较高影响,各大商场的夏装尤其受欢迎。而在市区各大超市,食品、日用品等促销力度也较大,端午节的粽子和咸鸭蛋被提前搬上了货架。在市区世昌大道一家超市,粽子和咸鸭蛋被摆在超市显眼的位置,吸引了不少顾客挑选。
除了传统的促销方式,一些商家还利用网络打起了“线上促销战”。金蚂蚁家居奉上“5.1约惠送礼”、特乙甲家居广场发起“王牌疯惠——80小时大惠战”等促销活动,采取购物抽奖、打折让利、线上秒杀、微信导购等多种促销手段,营造叠加效应,顾客消费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餐饮企业则抢抓假日商机,推出面向大众消费的特色菜品、系列套餐,主打“亲民牌”,提升上座率。各餐饮实体店线上点餐、餐位预订、团购、外卖、移动支付等方式受到消费者欢迎。
市商务局监测情况显示,“五一”期间,全市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平稳,需求稳中见旺。4月30日至5月2日,重点监测的11家大型商场、超市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
21家景区门票收入2670.32万元
昨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4月30日至5月2日,威海市纳入统计的21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6.33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2670.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41%和9.89%。
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五一”小长假期间,威海市各景区纷纷推出特色活动及优惠政策,接待情况总体平稳增长,但受乡村游、采摘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分流,各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不一。其中,刘公岛、华夏城两景区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00多万元;赤山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1.06万人次,门票收入159.7万元;大乳山景区共接待游客6300人次,实现收入34.6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2.6%和8.8%。
除主要景区的拉动作用外,今年“五一”小长假,旅游新业态备受游客青睐。据统计,全市纳入监测的23处重点乡村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26.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3.7万元。
此外,威海市假日旅游消费显著增长。全市各星级饭店充分利用美团、拉手、八爪团等网站推出团购产品,有效拉动了节日餐饮市场。全市四星级以上饭店实现收入648万元,同比增加5.7%。其中餐饮收入423万元,同比增长6.3%;客房收入212万元,同比增长4.9%。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未接到游客投诉,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针对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带来的自驾游、自助游高峰,我们提前对小长假旅游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节前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重点旅游企业进行了现场督导,节日期间,他们还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大检查活动,有效避免了各种违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