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促销“花样”丰富
随着银行贷款的普及,如今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贷款消费,一来可以更早地买上理想的商品,二来贷款能够缓解本身的经济压力,手头余钱买个理财产品还可填补贷款成本。记者采访发现,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使用房贷提前圆住房梦,这成为不少80后、90后青睐的消费模式,而这也使得不少银行盯住这群年轻群体,发力信用卡等业务。
据光大银行青岛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总部陆续发行了多张消费信用卡,有10元看电影、10元洗车、10元k歌等,这么大的优惠力度的确为他们带来不少年轻客户。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工商银行也推出了工银途牛牛人卡、工银宇宙星座卡、工银郎平奋斗卡、工银爱车Plus卡等一系列信用卡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借此吸引客户。而招行则通过“掌上生活”,拓展消费场景,并引入二维码支付向其他银行的持卡人开放绑定和使用权限,并支持境外使用。 融360大数据研究员韩腾对此表示,在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提高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已经成为零售信贷的新风口,而信用卡业务也成为2016年度银行年报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国内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巨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至2016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再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一国经济发展初期主要依靠高投资率来推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将由供给转向需求,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刘文俭说,消费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贡献度大幅提升。近几年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在2011年突破50%,说明当前我国已步入消费驱动型经济。
记者了解到,从消费群体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居民整体的杠杆率水平以及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的占比、消费金融互联网化趋势显著,都为消费金融长远发展创造了绝佳条件,消费金融整体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
信用卡成为银行业布局重点
近年来,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不同平台也盯住这块“蛋糕”争相发力。 “银行必须要发力,除了面对同行业竞争,第三方支付及网络信贷也异军突起,消费金融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家国有银行青岛分行银行卡部主管张经理受访时说,作为行业的绝对主力,银行通过消费信贷及信用卡业务发展消费金融,其中信用卡是支持消费信贷最具优势的产品。